“咕咕咕咕!咕咕咕咕咕!”3月10日,天剛蒙蒙亮,余老三就挎著喂雞的糧袋登上山坡,給紅腹錦雞投食。不一會兒,一群五彩的“鳳凰”——紅腹錦雞從密林中來到投食點,它們或翩翩起舞,或嬉戲打鬧,或踱步覓食……形成一幅美麗的畫卷。不遠處,迷彩掩體里傳來一陣密集的快門聲。
這是紅腹錦雞的一處拍攝基地,由陜州區(qū)張汴鄉(xiāng)草廟村南窯溝自然村的余老二負責值守。
野生紅腹錦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,有“候選國鳥”的美譽,其全身羽毛顏色多樣,赤橙黃綠青藍紫俱全,光彩奪目,令人驚艷,是我國特有鳥種,被列入《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》。
2014年9月,三門峽市加強對珍稀野生動物的保護,在全市劃定了12個紅腹錦雞保護區(qū),張汴鄉(xiāng)是其中之一。南窯溝藏在甘山深處,這里住著余老二和余老三兩戶人家。他們守著山腳下和半山腰上兩處簡易拍攝基地,每天為紅腹錦雞投食喂水。“甘山國家森林公園屬于秦嶺東部余脈,這一帶大約有3000只紅腹錦雞。”公園管理處黨支部書記毋利軍說。
在掩體后,余老三告訴記者:“我每天早晨6點40分起來喂雞,一叫它們就下來了。這個拍攝點原來只有六七只,現(xiàn)在已有二三十只,吸引了全國各地喜愛拍鳥的人。”余老三說,有的攝影家拍攝一天不盡興,還要在他家小住幾日。
三門峽市野生動物攝影學會會長張明云被譽為“愛鳥達人”,甘山紅腹錦雞能被全國攝影愛好者熟知,他功不可沒。2010年,張明云聽說甘山國家森林公園里有紅腹錦雞出現(xiàn),就立刻扛起相機到深山里拍攝,并把拍攝到的紅腹錦雞照片發(fā)到“鳥網(wǎng)”上。很快,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紛紛被紅腹錦雞高貴華美、色彩艷麗的外表所吸引。“宣傳紅腹錦雞實際上就是宣傳三門峽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擴大三門峽的對外影響力。”張明云告訴記者,經(jīng)常有攝影愛好者詢問紅腹錦雞的拍攝地點及出沒時間,他都熱情回答,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。
2013年年底,這里搭建了一座簡易拍攝基地,后來又增加一處,山腳下的拍攝基地由余老三值守,半山腰的由余老二值守。近年,到三門峽拍攝紅腹錦雞的人越來越多。當日有來自江蘇徐州的三位攝影愛好者也在現(xiàn)場拍攝。“這里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好,我們很樂意來。”其中一位趙先生說。
甘山生態(tài)美,引得“鳳凰”來。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在這里變成了現(xiàn)實。昔日偏僻的大山深處,今朝因為有了紅腹錦雞,成了眾多攝影愛好者的好去處。
( 編輯:師寶華 ) |
甘山“鳳凰”惹人愛
來源: 發(fā)布日期:2019-03-15 打印

- 上一條:孝廉家風代代傳
- 下一條: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(shè)取得積極成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