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講究,不得不向祖先致敬。 在古代, 為了煮肉,祖先們制作了四面均鑲嵌了紋路的方鼎; 為了盛酒,制作了做工復雜、紋飾瑰麗的方壺; 為了展現(xiàn)那掩蓋不住的繪畫天賦,他們竟然在墻壁上作畫; …… …… 動手能力極強的中原人民, 憑借非凡的藝術天賦和創(chuàng)造力, 孕育出各具特色的中華寶藏, 穿越時空長廊, 一起從這些千年瑰寶中,感受他們的“講究”人生。 講究的人生 從“頭”開始 說起古人的“頭”, 不禁讓人想起古裝劇中那些女子精致絕美的發(fā)型。 相信大家有和我一樣的困惑: 如果中午小憩一會兒,發(fā)型豈不亂了? 古人的智慧,讓你“高枕”無憂。 三彩童子荷葉枕,陶器,宋代,長33厘米,寬16.5厘米,高15厘米。1977年在位于河南省上蔡縣的宋墓出土,F(xiàn)藏河南博物院。 根據(jù)河南出土的國寶級文物記載, 從宋代的三彩荷葉童子枕,到隋代、唐宋時期的陶瓷枕, 這些造型逼真、制作精美的枕頭深受祖先的喜愛。 祖先們?yōu)槭裁磿矚g用又高又硬又涼的枕頭呢? 原來,古人尤其是古代女子頭發(fā)很長,發(fā)髻梳好后重新整理比較麻煩, 但用上這些枕頭, 人的頭頸會被枕頭托起,不觸碰床面,發(fā)型自然也就不會被弄亂。 除了“保護發(fā)型”, 這些枕頭還有消暑養(yǎng)生、辟邪祈福、存放零錢等作用。 由此來看,“藏私房錢”這種事也是有傳統(tǒng)的。 古人的鏡子 主打的就是儀式感 在古代,一面鏡子,咋還有儀式感? 原來,這個“儀式感”,來自鏡面上精致的紋飾。 就從周口市扶溝縣出土的唐代的騎馬狩獵紋鏡來看,這件直徑28.5厘米、重4.3千克的國寶,形狀為八瓣菱花形,其鏡面除了有騎士執(zhí)鞭策馬的場景,還鑲嵌了山川、飛鳥、蜜蜂、蝴蝶、花卉等連貫有序的自然景色,真實再現(xiàn)了唐代貴族日常生活中的狩獵場景。 據(jù)了解,古代銅鏡普遍以圓形最為常見, 到春秋時期,陸續(xù)出現(xiàn)了正方形、長方形等形狀各異的鏡子, 到了唐代,開始盛行花形鏡, 宋代較為流行鐘形、瓶形等不規(guī)則形鏡。 值得一提的是,隨著時光流轉,從戰(zhàn)國一直延續(xù)到明清,造鏡藝術突破了一個又一個高峰。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手辦 在河南出土的中國國寶級文物中, 有許多“小寶貝兒”可稱為古代人的“手辦”。 震驚!河南博物院驚現(xiàn)一顆大蘿卜!上面竟然還趴著一只蟈蟈! 在河南博物院收錄的眾多館藏文物中, 有件寶物簡直可以假亂真—— 這件由河南博物院自民間征集而來的象牙蘿卜國寶,長27厘米,重165克,栩栩如生,且至今色彩鮮明。整顆蘿卜宛如剛從地里挖出一般,分外水靈,令觀者不禁想一嘗它的鮮脆。 河南博物院里有一對從光山縣出土的青玉人首蛇身飾,這一對國寶外徑3.8厘米、厚0.2厘米,出土于春秋早期黃君孟夫婦的合葬墓。其造型獨特,雕工細膩,由人首和蜷曲的蛇身構成,據(jù)介紹,它們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對人首蛇身形玉飾,或許代表了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中的人類始祖——伏羲和女媧。 在河南博物院二層,擺放了一座彰顯漢代時期富豪生活的縮影——彩繪陶院落, 這件國寶通高84厘米,長130厘米,寬114厘米,是河南至今出土的最大的明器建筑模型。這件國寶為陶質(zhì),分為主體院落和田園兩部分,模型整體規(guī)模宏大,比例精當,刻畫細膩。 如果放在現(xiàn)代,這絕對是讓人哄搶的熱門“手辦”! 小編深知以有限的篇幅無法將中原地區(qū)眾多的文物寶藏完整展現(xiàn)。 一場奇妙的穿越之旅即將開啟,何以中國?來河南尋找答案! ( 編輯:tln ) |
何以中國 行走河南丨河南人的審美從古至今都在線
來源: 發(fā)布日期:2024-08-15 打印